《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2-25 16:33:52
《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1

一、根据试教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本节课“图形的旋转”的教学内容是人教20xx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的例1和例2。一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习惯于把例1、例2、、例3放在一起学习。我在试讲时也是这样设计的,但是发现,如果在一节课内既要完成认识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90°,明确旋转的含义及特征。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例2)。又要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把三角形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例3),40分钟不够用,很多环节只能行云流水,不能落实。所以将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在完成例1、例2教学任务同时,精心选择“铅笔”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素材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同桌配合完成各种形式的“旋转”活动。然后再把铅笔想成线段,加入研究在方格纸上画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为例3做孕伏。

二、注意丰富教材实例,解释概念本质

提起“旋转”一课,相信不少教师脑海中会立刻闪现出:转椅,风车、摩天轮在悠闲地转动。在第一学段的教材中提供的也正是这样一些实例。但是因为这些实例的局限性,影响概念的科学构建。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能够比较准确的判断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但是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有的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钟摆没有转一圈,所以不是旋转,应该是平移”。分析其原因,由于 ……此处隐藏6601个字……识点没有深入的理解,导致整节课上的心里都惶惶的。当学生出现预设意外的回答时不知道如何引导,课堂环节衔接有点生硬。心中有教材心中有体系才能面对孩子出乎意料的回答,才能及时把握教学时机,才能把课堂把握在自己手中而不被学生牵着走。

备教材备学生才能备好教法,有体系才能万变不离其宗。作为刚接触到鲜活学生的实习老师,我首先应该做到熟悉教材,熟知知识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去发现,而不是只是听老师在上面讲解。而且学校使用导学案,孩子们比其他学校的孩子更加的灵活更加的独立思考,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想法,根据学生的想法来不断改变教学思路。

《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10

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运动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抽象的图形的云顶积累感性体验,发展几何直觉;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理解度量做好铺垫;通过依据描述想象出图形的运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不能只是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发展,要着眼于学生更长远的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要准备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

2、注意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对于学生来说,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可是他自己动手亲自操作过获得的知识却是很难忘记的。为了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操作活动,在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照镜子等活动中理解轴对称图形,在推一推、移一移等活动中理解图形的平移,在转一转、扭一扭等活动中认识旋转现象;同时,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认识上述运动方式的特征。

《《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