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每次上完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这既是一种学习,也是在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上周,我上了一节公开课《中心对称图形》,现在就这节课我谈两个“做法”、两个“问题”:
两个做法:
(一)处处留心皆学问
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充分体现了“中心对称图形”这个重点,围绕它我进行了全方位的筛选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我平时积累的结果,其中有生活中的、小学算术中的、物理内容的、扑克牌上的、游戏里的、打油诗里的等等材料,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多少联系的东西,最后都能很自然地为所统领,很自然地归属于“中心对称图形”这个中心。数学是一门讲究理论、讲究层次和条理的学科,对于没有真正感悟到数学之美的初中生来说,是容易枯燥的;当老师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时,孩子们才会容易产生共鸣,进而对数学发生兴趣。因此,平时我特别注意收集跟数学有关的生活素材,以便于在教学中能简明、有趣地说明一些难懂或易错的数学知识。
(二)总结学生的新颖解法并充分利用它
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新颖的解法,数学问题往往是多个角度来考虑,特别是在几 ……此处隐藏893个字……生自主探索而得,在演示给学生两个三角形关于点成中心对称,让学生观察图形中对应线段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中心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连线测量发现了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发现了规律,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我在课尾安排了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知道中心对称图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充满了对称美,也让学生知道自己也能设计这些图形,再次让学生体味数学的魅力——图形美,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并设计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反思3成功之处:
(1)本节课,我通过复习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画图,使学生顺利的找到了要学的新知识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观察顺利得到了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理解的很准确。
(2)通过欣赏图片,比如奥迪、现代等车标,精美的地毯、风车、电风扇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练习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判断扑克牌中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探究活动中,师生的相互沟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思维的火花。
(4)通过4道小练习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实践证明学生掌握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
不足之处:
(1)拓展延伸没有进行,因为时间把握得不很理想。
(2)创设情境方面做得还不足,应在这方面继续加强,更加重视创设情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