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1很喜欢刘同这个作者,他笔下的文字虽不华丽,却能深入人心。虽说大千世界各不相同,但终有相似之处,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有时会有相同的心境。30多岁的作者在回忆自己20岁的青春时,谁的青春不迷茫?那一段青春,我们一起度过。
朋友——相见不如怀恋:
相见不如怀恋,这句话如此的真实,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一年后,相见,终究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还记得高三那年我们一起偷出的校门、一起吃过的酸菜鱼米线,高三毕业后一起打过的暑假工,那时的我们,期待更好的明天、幻想未来。半年前,一个人去了那家我们常去的店子,酸菜鱼米线依然是原来的味道,我一个人,回忆,美好。一年后,彼此相见,相顾无言。唯谢时光,在最美的年华里邂逅于你。
有时,我们会为了一些失去的朋友而迷茫,可看到作者笔下自己的青春,我才知道:原来我们都在失去。有的朋友终究不会长久,那些年轻时的诺言,随风消散,既不允诺何必承诺。可同时,我们又在得到,老朋友离去,新朋友会代替那些位子,然后又由其他人代替。
家人——得到,失去:
“我想他长大了之后应该不会记得爸爸有多努力地为了那一个大玩偶顶着太阳去扔飞镖,一个也中不了遭人嘲笑。他只会记得自己得不到的那个玩偶,是因为爸爸没有钱。”我们会记住那些自己未得到的,而不记得自己得到的、并为自己付出的 ……此处隐藏11464个字……别指望我教你什么的时候是难过的,后来新人入职,我开始充当那个带新人的“老人”,也有过纠结,要不要一项项去教,后来想想,还是尽心尽责一点吧,分享毕竟是件好事。这是一个尴尬的局面,因为从未遇到,也没人指导,找不到合适的处理方式。如果,早一点读到《青茫》,大概就果断干练的倾囊相授了,因为《青茫》说善意和用心,会传递,你这样善意的对待她了,也许下一次她带新人得时候就直接耐心教了。
25岁,有篇自问自答,只记住了一句话“只有自己佩服自己,才能让别人佩服你”。
安全感是自己给的。
迷茫的时候,“花一整天的时间,将所有的困惑写在了白纸上,一个一个编号,一个一个写上逻辑关系”,之后解决当下的问题,从力所能及的问题开始。
28岁,给自己一些原则。比如解释原则、吵架原则、比如工作时间待人接物原则,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相处原则,比如消费原则,比如聚餐原则,比如给别人借钱原则,各种各样方便自己瞬间给出对方答案的原则。
29岁“无数争斗中找出与你一样努力发光的人”,“每个阶段我都是需要一两个仇人的,活起来才带劲”。对手和偶像,总能找到一个标杆可以激发自己努力的热情,每一天都要过得有意思才行。
30岁,33岁?
都说20岁遇到一个好的老大或者前辈,努力学习;
30岁去做一些一直想做的事情;
40岁去做一些自己擅长的事情。
20-30岁之前,我们的十年,跌跌撞撞的成长,偶尔的迷茫,都是常事,如果没有那么幸运,没遇到一位好的领导或者前辈,就多读几次《青茫》,或者类似的书,去学一些某些状况下,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思维方式,也算是一种自我成长。
期望,下一个十年,我们各自都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