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20篇

更新时间:2023-02-23 05:05:23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20篇

  【篇1: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近日有幸读到美国史上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著的《不抱怨的世界》。阅读之后,发现这本书与以往许多励志书籍不同,让人耳目一新,也让我感慨良久,思绪万千:

  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抱怨的对象。生活、工作上不顺利时,发发小牢骚、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可能存在于自己身上。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然而这个世界存在“吸引力法则”:你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抱怨的事。书中作者鲍温现身说法,讲述自己13岁参加中学舞会,因害怕邀请女生跳舞,转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会理解他的邀请的,从而引发同学们的同情并避开了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瘾症”,以后的日子,无论是工作上,还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他都归因于他的体重。可能我们也曾有类似的经历。比如,事情失败了,习惯归结于他人的不体贴、不配合或不努力,从而逃避职责。这些负面思绪不只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还影响着别人。

  如果我们会抱怨不断是因为我们为把注意力放在它上面,被它指引着,心被它占据着。那么我们要怎样逃离抱怨的泥潭呢

  依据自身的“抱怨上瘾症”疗愈经验,作者总结了走出不抱怨的四个阶段:

……此处隐藏24793个字……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喜悦……而这本书就是反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们没有表露,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产生。当然,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如此认为:我们把抱怨俗称“发牢骚”,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心灵的阴影,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原先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己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为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内心世界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剖析与理解,而这一切都是

  “不抱怨”所能给予我们做到的。

  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但是书中的一句话让我顿然醒悟:“诚实应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就应诚实勇敢的应对它;就就应去想办法结束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书中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己。由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理就只剩下快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

  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理解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2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