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1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伟大的悲剧》,写的是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后,和他的队友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是让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从情感价值观目标来说,对于中学生有一定难度。尤其这篇文章特别长,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所以教学上确实难度较大。教师在授课中很好的处理了文本,长文短教。并注重教学的整合。我就这节课中突出的几个亮点做简要剖析。
一、 导入方面
首先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美挑战者号升空爆炸》《玉树地震》视频,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学生感受到在一场场悲剧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人类不断地抗争着、挑战着,学生也在这种激发之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这一点我认为做得比较成功。
二、导学方面
本文教学难点之一是对主题的理解,一定有许多同学不理解悲剧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是不是矛盾了?教师课前的导学很巧,“为什么作者茨威格没有为胜利者阿蒙森写传,却满怀深情的为失败者斯科特再现这悲情的一幕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抓住文章的文眼——悲剧和伟大,要求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理解虽为失败者,但他们身 ……此处隐藏18346个字……伟大之处。“好,下面就仔细阅读课文,划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并做批注,从中感悟人物精神的伟大。”学生通过读、通过交流,逐步理解了课文所表达的主题,从中感受到了人物的集体主义精神,舍己为人,为了所爱事业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高贵品质等等。
这样的教学我觉得降低了难度,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太困难。所以,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在整体感知环节要尽量给学生做一些铺垫性的思考,在主题把握上,要以学生的阅读感受为主,教师只做好引导性,点拨式的指导即可
《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二
本堂课较好地落实了语文教学理论。采用了对话阅读,师生互动。采用的方式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如:“你最难忘的是哪个细节?”“你体会最深的细节?”“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讨论。”“他的回答你满意吗?”因为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如:“斯科特关心他的夫人,其精神使人佩服。”“是什么促使他去关心他的夫人呢?”“爱情!”“那对祖国、民族又是什么情感呢?”“爱。忠诚。”本课我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我的归纳总结理性分析又是建立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的。在设计上有较大开放性,提供给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提供了平等协作的氛围,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方式做得较好。在讨论“最后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学生一连提出了六个问题,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有些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到。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常常能迸发思想的火花,这种火花也正是我们所极力追求的。
不足:该课时所教内容较多,没很好的对课文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甚至有个别学生对课文还比较生疏,这也许是我的预习工作没做好的缘故,学生自主质疑时抽生面有些窄,可能导致还有学生想提问而没有机会,我也因此丧失了和更多学生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