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11.高二语文《老人与海》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感受小说主人公的“硬汉精神”。
2、学习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以语言、心理描写为主)。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的人物独白与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2、学生当堂习作,练习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心理。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请学生就自己的课前了解,谈谈对海明威的认识。
(对海明威的生平或他的创作特点,就你印象最深的一点谈谈感受)
2、请学生简单复述《老人与海》的主要情节。(放图片)
(请一位同学为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老人与海》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为了帮助大家回忆,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
3、明确选文情节:四次遇鲨
(课文中节选的是哪部分情节?一共几次?)
4、分析人物:
1)明确情节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四次遇鲨的情节是否重复单调?不重复,因为老人每次遇鲨的情况不同,体力工具等都不一样。
那么作者详细交代这些情节的真正作用是什么?帮助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2)通过比较老人每次遇鲨时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此处隐藏21353个字……p>
问题在于:文言现象难掌握并枯燥乏味,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容易被调动,有的同学容易懈怠,期望坐享别人的成果。内容量太大,学生学习过程明显吃力。
这一部分知识本来枯燥乏味,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可能适当的联系战国和秦朝的历史背景会让学生更喜欢一些。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15《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有六个意象,分别是“风”“天”“猿啸”“渚”“沙”“归鸟”,意象的特点是“急”“高”“哀”“清”“白”“飞回”,《登高》教学反思。其它意象和特点以及构成的氛围都好理解,但“渚清”“沙白”绝对是一个难点。
如何理解呢?
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同时兼顾整个意境的总特点。
“渚”是水中陆地,“沙”是水中沙石。如何理解“清”和“白”呢?
从色调出发:二者皆是冷色调。
从联想出发: 暮秋时节,水中的小块陆地上能有什么景色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花飘飘,随风而舞,教学反思《《登高》教学反思》。蒿草满地,枝败叶衰,随风而动,迎面扑来的满是萧瑟和衰败。所以“清”应该是“凄清”“凄凉”。
暮秋时节,江水寒彻,水中的沙石或出水或不出水,同样寒凉无比,沙石白的透彻,冷的凄凉。一石一粒无不折射着丝丝的寒凉清冷之意。触类旁通,发挥想象,深秋,月色洒在地面上,有“天街月色凉如水”的诗句,这时月色也是白色的,同样传达出“清冷”之意。所以“白”是“凄清”“清冷”。
清冷 ,是符合整体画面意境的。
律诗和绝句是浓缩的精华,我们解读诗歌是追求和作者有更多的交集,而细读文本,发挥合理的想象就是一把钥匙。
这样的尝试是有效的,应该坚持。